夏季比較炎熱,中醫認為陽氣盛,人的睡眠較少,休息不好,食欲下降,同時出汗又多,消耗較大。因此,夏天人們更容易被疾病侵襲。固有“六月債,還得快”之說。
夏季染病,大都當即發作,但有一種病是有所潛伏,到秋季才發作,如延至冬季就很嚴重了!———這就是“心病”。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“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逆之則傷心,秋為痎瘧,冬至重病”。這里說的“心病”,并不是指現代醫學所說的“心血管病”,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關“神志、情志”的病! 由此可見,夏季做好精神調養非常重要,夏季精神調養的重要性及方法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有相關論述。
《黃帝內經》養生經:“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”
中醫學認為,心主神志,其氣通于夏,意思是說人的精神活動與夏季密切相關。夏天在五行中屬火,其特點是“漲”與“躁”。盛夏酷暑蒸灼,汗液外泄,而汗為心之液,心氣最易耗傷,“暑易傷心”,暑熱之病,往往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癥狀,如心煩、神昏、譫語等。尤其是到了長夏,天氣以濕熱為主,氣溫高、悶熱,容易使人產生焦躁、厭煩情緒,所以夏季注意養性,避免心急燥熱是很重要的。
在精神調養上,中醫學認為“夏季則要放”,即精神要充沛、飽滿,通過合理的方式將體內的郁悶宣泄出去。精神好,人體的功能才能旺盛而協調,若神氣渙散,則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影響,身體功能遭到破壞。正如《醫書》 里指出的:“善攝生者,不勞神,不苦形,神形既安,禍患何由而致也。”養“心”就要使心情像平靜的湖水一樣,正如古人所說要“靜養勿躁”,這樣才能避免因情志誘發疾病。
(一)做到心平氣和
對待人或事物不急不躁,對自己沒有過分的要求,遇事冷靜,不沖動,心平氣和,就是常有冰雪在心之感,而不煩躁激動。
(二)陶冶性情
時時反省自己,及時發現自己性格上的缺陷,如存在急躁、憂郁、嫉妒、 焦慮等情緒時,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,然后想辦法去解決,如多讀讀名人的書籍,古人的修身養性的詩歌、散文等,從而使自己得到提升。
(三)豐富生活
生活簡單而單調,往往會使人感到厭煩,可以通過豐富自己的生活來實現養“心”,如練習書法、繪畫,聽聽音樂,種種花草,養養狗,參加舞蹈隊等,都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,并能陶冶人們的情感。對于年輕人來說,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,有了目標,生活就有了奔頭。
夏季高溫很容易產生心煩不安、緊張焦慮、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緒,可用數息平心法進行心理放松。具體方法:閉目盤腿而坐,寧神斂思,靜坐調息,令呼吸均勻悠緩,且雙目注視鼻端。開始默數呼吸次數,要自然輕數,呼吸深、細、長、勻。數至數百,則心火下降,神清氣爽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