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熱感冒,是風熱之邪犯表、肺氣失和所致。癥狀表現(xiàn)為發(fā)熱重、微惡風、頭脹痛、有汗、咽喉紅腫疼痛、咳嗽、痰黏或黃、鼻塞黃涕、口渴喜飲、舌尖邊紅、苔薄白微黃。風熱感冒多見于夏秋季,外感風熱所致。中醫(yī)認為,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。
目錄
1.發(fā)病原因
2.癥狀表現(xiàn)
3.臨床檢查
4.診斷方法
5.疾病鑒別
6.并發(fā)癥
7.治療方法
8.預防預后
【發(fā)病原因】
1.環(huán)境因素(20%):
是各種可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,如受涼、淋雨、過度疲勞等誘發(fā)因素,風熱感冒 多見于夏秋季,外感風熱所致。
2.免疫力低下(30%):
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,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細菌可迅速繁殖,引起風熱感冒,尤其是老幼體弱。
3.疾病因素(20%):
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竇炎、扁桃體炎者,更易患風熱感冒。
【癥狀表現(xiàn)】
1.一般癥狀
(1)喉嚨痛,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,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。
(2)流濃涕,通常黃色。
(3)舌苔帶點黃色,也有可能是白色的,舌體通常比較紅。
(4)便秘。
(5)身熱、口渴、心煩。
(6)脈像通常為數(shù)脈或洪脈,就是脈搏比正常為快。
2.小兒風熱感冒癥狀
小兒風熱感冒主要表現(xiàn)為發(fā)燒重,但怕冷怕風不明顯,鼻子堵塞流濁涕,咳嗽聲重,或有黏稠黃痰,頭痛、口渴喜飲、咽紅、咽干或痛癢。
大便干,小便黃,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,咽部充血,舌苔薄黃或黃厚,舌質紅、脈浮而快。
【臨床檢查】
1.體溫測量
體溫測量是診斷疾病時常用的檢查方法,有口腔測溫,腋下測溫和肛門測溫三種。
2.血常規(guī)
血常規(guī)是最一般,最基本的血液檢驗。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,血常規(guī)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。
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——紅細胞(俗稱紅血球),白細胞(俗稱白血球)、血小板。通過觀察數(shù)量變化及形態(tài)分布,判斷疾病。是醫(yī)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。
【診斷方法】
風熱外感,多發(fā)生于春季、夏季。春季多風,氣候轉溫,故風與溫熱之邪多相兼致病;夏季室外悶熱,室內又較為涼爽,室內室外溫度不定,也易患病。
風熱感冒系風熱之邪侵襲肺衛(wèi),致衛(wèi)表不和,肺失清肅而出現(xiàn)的證候。
1.主癥
(1)發(fā)熱,微惡風寒,有汗或少汗,頭痛身楚;
(2)鼻塞,流黃濁涕,咳嗽,咽紅干痛。
2.次癥
微汗,口干渴,咳痰黃稠。
3.舌脈象
舌尖紅,苔薄黃;脈浮數(shù)。
具備主癥(1)及次證,或主癥(2)及次癥,并見典型舌脈象者,即可診斷為風熱感冒。
【疾病鑒別】
風熱感冒:發(fā)熱重、微惡風、頭脹痛、有汗、咽喉紅腫疼痛、咳嗽、痰粘或黃、鼻塞黃涕、口渴喜飲、舌尖邊紅、苔薄白微黃。
風寒感冒:惡寒重、發(fā)熱輕、無汗、頭痛 身痛、鼻塞流清涕、咳嗽吐稀白痰、口不渴或渴喜熱飲、苔薄白。
【并發(fā)癥】
風熱感冒可并發(fā)頭痛,發(fā)熱,感冒等。
【治療方法】
一、辯證治療
證候:發(fā)熱無汗,或有汗不暢,微惡風寒,頭痛口渴,咳嗽咽痛,舌尖紅,苔薄白或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治則:風熱感冒的治療,主要以辛涼透表,清熱解毒為主。
1.主方
銀翹散。方藥:連翹、銀花、桔梗、薄荷、竹葉、生甘草、荊芥穗、淡豆豉、牛蒡子。
2.治風熱感冒的三湯
(1)薄荷粥
薄荷煎取藥汁候涼,取粳米加水煮粥,待粥將成時,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。稍溫即服,得汗最佳。
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,加粳米、冰糖制粥,能促使出汗,又有護胃作用。此湯飲風熱感冒者最適宜。
(2)桑菊薄荷飲
桑葉、菊花、薄荷、苦竹葉、蜂蜜少許,加適量水,煮沸,代茶頻服。
桑葉清肺熱;菊花疏散風熱,明目平肝;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,能迅速解除風熱感冒發(fā)熱頭痛等癥狀。有高血壓或頭痛、目糊之患者也較為適宜。
(3)貝母沙參蒸雪梨
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,把貝母、沙參、薄荷及冰糖適量填入,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,早晚分食,連吃數(shù)日。
此湯潤燥止咳,化痰宣肺,尤其適用于老年人、兒童感冒后熱病傷陰引起咽干咳嗽、肺熱痰黃,或津傷口渴、大便燥結等癥。
3.風熱感冒中成藥制劑
抗病毒口服液、板藍根顆粒、銀翹解毒片、牛黃解毒片、防感寶貝。
二、外治療法
1.針刺療法
(1)風池、大椎、合谷
先針風池,針感應向后頭顳部散射,后針其他各穴,強刺激,留針20分鐘,每日1次。鼻塞重加迎香、上星;頭痛加太陽、印堂;咽痛加刺少商放血;咳嗽加風門、肺俞。
(2)少商、中商、老商
均用三棱針微刺出血。咽痛加天突、合谷;頭痛加太陽;咳嗽加身柱;鼻塞加迎香。均用毫針中等刺激,徐徐提插,短促行針。
(3)少商、太陽、肺俞、大椎、手太陰肺經(jīng)
取消毒三棱針,在少商、太陽穴局部消毒后,點刺出血。在肺俞、大椎穴處,以投火法拔罐15分鐘。用梅花針對手太陰肺經(jīng)循行沿線叩刺出血。
(4)大椎、然谷
局部皮膚消毒后,以消毒大頭針在大椎穴處挑刺出血,然后火罐拔引。再以消毒三棱針在然谷穴點刺出血。
2.指針療法
取穴:太陽、攢竹、風池、風府、肺俞。手法:平補平瀉,即用拇指尖點動5次,揉動5次,再點動5次,再揉動5次。各穴均用此法。
3.梅花針療法
取穴:風池、大椎、合谷、曲池,以及胸背部、后頸部。頭痛加太陽;鼻塞加迎香;咳嗽加太淵、頜下。手法:用梅花針中度或較重刺激,一日治療2~3次。
4.按摩療法
風熱感冒患者可采用推按正頂法、推偏頂法、推揉脊背法、點按肩胛法。
5.自我按摩療法
揉印堂、揉太陽、揉按迎香、按揉風池、拿按合谷(孕婦禁用)、點按大椎、拿按曲池。
以上穴位,可根據(jù)風熱感冒病情輕重選擇應用,每日施行2~3次。
6.熏洗療法
(1)熏吸法
黃柏、防風。置黃柏、防風于砂鍋內,加水1500毫升,煎成1000毫升,用藥液蒸氣熏頸部兩側及天突穴、風池穴。每次20分鐘。同時吸入蒸氣10分鐘,每日1次。
(2)擦洗法
大蔥白、薄荷葉、黃酒。將大蔥放碗內,加入溫開水半茶杯搗汁,再將黃酒燉開,沖薄荷葉,1~2分鐘后,倒出黃酒(薄荷葉不用),連同蔥汁和勻。
取毛巾蘸汁,擦兩太陽穴、兩肘彎、兩手心、兩腋窩、兩足心、尾閭骨旁及前后胸肋骨間。擦時要用力均勻,輕重適度。
(3)洗沐法
冬桑葉、黃菊花、黑山梔、獨活、天麻、薄荷湯為丸,熱水1000毫升化開洗頭。
【預防預后】
風熱感冒的預防
1.通
早晨起床后,及時打開窗戶,呼吸室外新鮮空氣,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2.洗
早上冷水洗臉,晚上熱水泡腳,長期堅持可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提高身體抵抗力。
3.動
每天晨起后,適當慢跑一刻鐘,做早操,增強體質,增加機體免疫力。
4.漱
每天堅持早晚用淡鹽水和茶水漱口,可殺滅口腔中感冒病毒保持口腔清潔衛(wèi)生。
5.穿
根據(jù)時令氣候和天氣預報及時添加衣服,不可硬撐。
6.聞
夏季準備一瓶陳醋或白酒,經(jīng)常打開蓋子聞聞,可提神醒腦,有效的預防感冒。
7.熏
把陳醋加熱,關上門窗,每隔兩周熏一次,可有效殺滅感冒病毒和微生物。
網(wǎng)頁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(yī)中藥網(wǎng)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中醫(yī)藥膳、中醫(yī)按摩、中醫(yī)方劑、中醫(yī)推拿、中醫(yī)針灸、中醫(yī)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(wǎng)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(yī)囑!本網(wǎng)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(yè)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(wǎng)站 隴ICP備17006167號-2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(jīng)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(yī)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(wǎng)站地圖